陽江海納水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,注冊資本兩千萬元人民幣,是一家以海水魚類優質種苗孵化繁育、水產養殖、水產品加工、商貿流通為主,集科研、生產、商貿為一體的現代海洋漁業綜合性企業,是廣東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。
一、以健康養殖為基礎
創建目前中國南海養殖規模最大、離岸最遠的的陽江大鑊島深水網箱養殖基地,是廣東省“深藍漁業”的先行者。大鑊島深水網箱基地位于南鵬列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附近海域,海區水質潔凈、鹽度適中、潮流暢通,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一個真正意義的離岸型養殖基地,在全國也是不可多得。
大鑊島深水網箱應用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引進、消化、吸收的挪威深水網箱技術,抗風能力為14級以下,抗浪能力7m以下,抗流能力1.5m/s,具有高海況下的生存能力?,F建成60米周長深水網箱122口,年產優質海水魚6000噸,是國家綠色食品及無公害食品基地,商檢局、香港食環署認證“活鮮供港”基地,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基地,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。
我市是廣東省海上風電試點市,轄區海域范圍內有4個海上風電場在建。去年12月,由陽西縣農業農村局、海納公司、三峽新能源共同編制,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,陽西青洲島風電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列其中,規劃海域面積達4.9萬公頃,是現有獲批的最大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,也是全國唯一的風電融合海洋牧場項目。根據建設規劃,在2020-2024年,參與企業將從人工魚礁建設、深海網箱養殖、貝類底播增殖、鮑魚沉箱養殖、牡蠣吊養增殖、休閑漁業平臺建設和休閑漁業開發等方面,統籌海上牧場建設,形成陽西沙扒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區。
二、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
海納通過推廣應用先進的加工技術、倉儲技術、冷鏈物流技術,以信息化為手段,以供應鏈金融為紐帶,實現對養殖、加工、倉儲、物流和交易等供應鏈管理環節的高效整合,使產品以最優良的品質,在最短的時間、最少的損耗和最低的流通成本呈獻給消費者。使價值鏈上下游變博弈為合作,使常年供應可持續、不間斷,牢牢把控從海洋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。
海納通過參股陽江佳必達倉儲物流公司,整合多條先進的加工生產線,年產能達30000噸。擁有10000噸冷凍倉儲能力。獨立運營全市唯一的建設路海產品批發市場,年交易量達20萬噸,主要的海水魚交易品類“金鯧魚”每年交易量達4萬噸,占全國30%。合作運營廣州、珠海、東莞、深圳、香港、蒼南、上海、山東、北京等十幾條物流線路。構建完善的加工、倉儲、交易、物流的供應鏈管理體系。
三、以產學研為支撐。
“產學研合作”機制是海納發展的重要支撐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。海納與國內頂尖高校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八大戰略合作平臺,在良種繁育、健康養殖、漁業基礎設施、冷鏈技術、信息化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。
海納現與中國科學研究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、中山大學、廣東海洋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、廣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長效產學研合作機制。企業2013年與中山大學成立“廣東海納海洋經濟動物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技術體系院士工作站”;2019年4月,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聯合中山大學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、廣東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、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完成“卵形鯧鲹深水網箱深遠海綠色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”科技成果【粵科成登(2)字〔2019〕0273號】(國內領先水平),建立了卵形鯧鲹深遠海條件下深水網箱綠色健康養殖技術體系,并獲得了2019年廣東省動物科學技術獎一等獎;2019年11月與華南農業大學成立“華南農業大學—陽江海納水產有限公司” 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。
企業近年來先后承擔及參與了國家級研究項目1項、省級科研項目4項、市級課題項目2項,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項、軟件著作權4項,申請受理發明專利3項。有力的支撐了海納的發展。